我們的優勢 |
會展報道如何創新出彩

“如果一個城市開國際會展,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這個城市上空撒錢?!边@是一位德國經濟學家對會展經濟所作的生動比喻。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,中國會展業正以****的速度迅猛發展。與此同時,會展新聞也成為各類媒體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。
會展新聞的常規寫法是報道領導活動和展商情況,采寫動態消息和現場新聞。如何跳出常規,把會展新聞寫好、寫活、寫出彩?這需要媒體人創新報道手法,在可讀性上下功夫,讓讀者看得懂又愿意看;從展館現場找亮點,從人物身上找新聞,讓新聞讀起來鮮活又生動;從數字中找規律;透過現象看趨勢,反映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。
在可讀性上下功夫
讓語言“美”起來
可讀性,指新聞便于閱讀、吸引讀者的特性。要把會展新聞寫“軟”寫“活”,寫得具有可讀性,就要求記者能夠用鮮活的文字對會展現場進行“還原”。因此,記者在使用新聞寫作手法的同時,也要恰當使用文學的表現手法,如運用比喻、擬人、排比等修辭手法,使用描寫、抒情等寫作手法,增加會展報道的文采,增強會展報道的可讀性。
《北京青年報》記者朱玲在參加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時,寫過一篇報道《2500平方米展出“中國印刷史”》。報道開頭是這么寫的:
“世上竟有如此山水:一張長約39米的宣紙,蜿蜒成‘山’;1100個大型木活字,堆砌成‘池’;池水約20平方米見方,不斷有墨‘滴’入水,由濃轉淡;水墨交融時,一個個漢字浮現……這,便是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主題館;它,以‘中國’命名。2500平方米的中國主題館,成就了本屆書展上的**亮點,也成就了中國出版印刷史**規模的一次海外展示?!?/span>
在記者筆下,中國主題館宛然一幅壯觀的山水畫,宣紙為山,木活字為池,池中水墨交融。比喻和數字的運用,散文化的筆法,讓場景在讀者眼前活起來。報道不僅表現出濃厚的文學色彩,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氣息。這篇報道,讓那些沒能親臨現場的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,讓那些到過現場的讀者能讀出更多更深的內容。
- 上海零典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
電話:021-69956937
地址:上海市嘉定區墨玉路28號嘉正國際大廈1113室
Copyright .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零典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 滬ICP備16037977號-1 由D-coding云平臺驅動 |后臺登錄入口 -